据报道,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创新开发出一种具有疏水介孔通道的纳米凝胶喷雾,通过简单喷涂即可将普通商用亲水材料的界面蒸发速率提升近3倍,为工业脱水、海水淡化等领域带来技术革新。
3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和生命医学等科学领域。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一支科研团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研发出一款重量仅为 1.7 克的头戴式显微镜,这一创新成果在神经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日,韩国首尔大学机械工程系金浩荣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孙正允教授,以及嘉泉大学机械智能产业工程系朴建焕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了一种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突破了传统固体机器人仿生功能局限。
据外媒TechXplore 报道,欧洲科学家指出,一种具备“自我修复”功能且更加环保的电池组,有望为电动汽车行业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充电速度这一目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钙钛矿太阳电池作为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光伏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柔性与轻量化等优势,对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器件不稳定性是限制其产业化发展的首要挑战。
全球第一的存储巨头三星,居然购买中国长江存储的专利技术,来打造未来产品,而在拿到授权的第一时间,三星就宣布了基于相关技术的成果:400多层堆叠的第十代V-NAND闪存。
据报道,国防科技大学科研团队近日在光学计算成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研发出一种名为“中继投影显微望远术”(rPMT)的新型光学成像方法。该技术有望解决长期制约光学成像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即在提升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兼顾成像距离与景深。
芯片的信息处理需要做好时间调控,而调控的速度与精准度,直接决定了芯片的性能。北京大学常林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世界首款光子时钟芯片,可将芯片上的时间调控速度提升100倍,从而极大提升未来智能计算、6G通信、空天遥感等一系列现实应用的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电子学》。
近日,日本东京大学与早稻田大学研究人员联合研发出了由人类肌肉驱动的长达18 厘米的机械手。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同类机械手,研究团队希望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假肢的开发。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