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8日,国际权威期刊《科学》刊发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童红宁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该成果破译了国际关注近百年的水稻种质资源复粒稻形成的遗传密码,揭示了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调控水稻穗粒数的奥秘,为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路径。

3月7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网站发布《2023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奖励公告》,70项成果被授予2023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移动假肢、控制一个会说话的头像、快速打字……这些都是瘫痪患者通过使用脑机接口(BCI)做的事情。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

“华龙一号”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是新时代我国核电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1月20日,首台国产商业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H-F120在广州市黄埔区正式发布。该透射电镜由生物岛实验室领衔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将打破国内透射电镜100%依赖进口的局面,标志着我国已掌握透射电镜用的电子枪等核心技术,并具备量产透射电镜整机产品的能力。

2024年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3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山东烟台揭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过努力,目前,中国已在不少领域建立起技术优势。本文梳理了中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顶尖技术,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2024年,人工智能(AI)的发展和融入我们生活的速度只会加快。

8月1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获悉,我国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由该所和中储国能公司联合研发的国际首套3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机完成集成测试,顺利下线。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