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正式问世。该密码卡由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团队联合研发,标志着国内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实现新突破。
一个由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化学家、工程师和物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使用更安全的化学物质从矿石和电子垃圾中提取黄金的新方法。该技术采用三氯异氰尿酸(TCCA)替代传统的剧毒氰化物来浸出矿石中的黄金。TCCA 是一种廉价且安全的化合物,常用于水处理和消毒。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发出一种新型硫聚合物,这种聚合物仅与溶解在 TCCA 中的黄金结合。接着,将这种聚合物加热或进行化学分解,就能得到纯度超过 99% 的黄金。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了一款集成角度传感器的高性能 MEMS 快反镜。它的镜面尺寸大、封装体积小,集成了高灵敏度角度传感器,具备良好的线性度、角分辨率、响应速度、重复定位精度和镜面动态形变,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激光光束闭环控制,在激光卫星通信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如图,封装后的 MEMS 快反镜仅 1 元硬币大小。
据媒体报道,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近日公布了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的重大突破——成功开发4D拓扑量子纠错码。
据媒体报道,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发出一种仅有蚊子大小的仿生机器人。这一微型装置是生物特性与尖端科技深度融合的结晶。
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发的一项技术,让 AI 修复名画另辟蹊径 —— 通过一种可拆卸的掩膜(可以理解为“AI 生成的实体图层”),能够直接对画作本体进行可逆修复。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肖正国教授研究团队在提高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寿命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提出了一种被称作“弱空间限域”的新方法,制备出了晶体颗粒更大、更耐高温的全无机钙钛矿薄膜,成功将LED亮度提高到116万尼特以上,使用寿命超过18万小时。6月1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据媒体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利用二维材料成功制造出一台可执行简单操作的计算机。这一突破为开发更薄、更快、更节能的电子产品奠定了重要基础。
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柔性发电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超高效的新型柔性发电薄膜材料。这种材料通过特殊结构设计,其功率密度创造了硒化银基柔性热电器件所有已报道同类材料的最高值。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近日,一款尺寸小于美国护照照片的微型Linux计算机引发关注。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