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细软旗下技术转移平台

我的成果我的需求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400-700-0065

科技 | 挪威科学家研发新型电动汽车电池:可自修复,有望提升续航、充电时间、寿命

2025-03-203082来源:

据外媒TechXplore 报道,欧洲科学家指出,一种具备“自我修复”功能且更加环保的电池组,有望为电动汽车行业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充电速度这一目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据外媒TechXplore 报道,欧洲科学家指出,一种具备“自我修复”功能且更加环保的电池组,有望为电动汽车行业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充电速度这一目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挪威研究机构 SINTEF(工业与技术研究基金会)正在研发一款新型电池,据称相比传统锂离子电池更稳定,能够提升续航并延长使用寿命。研究人员将这款电池比作“三明治”—— 正极在上,负极在下,中间由分隔层和粘合剂固定。尽管这一结构适用于所有电池,但 SINTEF 认为其新电池的独特之处在于材料的改进。

微信图片_20250320101621.jpg

  据介绍,该电池正极采用不含钴的锂镍锰氧化物,同时镍和锂的含量均低于传统电动汽车电池。这种化学成分可提升电池的平均电压,从而缩短充电时间并增强性能。此外,电池在更小体积内储存了更多能量。

  在负极方面,该电池采用硅-石墨复合材料。当前,越来越多的电池公司正研究硅负极,以解决传统石墨负极带来的能量损失问题。包括 Amprius、Group14 和 Sila Nanotechnologies 在内的美国初创企业均在这一领域展开探索。然而,硅负极的一大挑战在于充放电过程中容易膨胀,而通过与石墨结合,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使负极更加稳固耐用。

  此外,这款电池还采用了一种类似“强力胶”的特殊材料,能够修复电池单元的轻微损伤,类似于自修复轮胎。这一技术依赖于新型粘合剂和分隔层,前者用于固定电池活性材料,后者则防止短路,确保正负极不会直接接触。据 SINTEF 透露,目前已完成第一代原型电解质的研发,研究团队正将重心转向第二代电池单元的优化。

  据悉,团队已开始推进量产计划。实验室中的创新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规模化生产。近年来,电池化学领域的突破层出不穷,但最终成功进入市场的技术寥寥无几。

  来源:IT之家


声明:本网站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 推荐专利

一种茶叶加工用清洗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24210797175
用于配电的卡接式PLC模块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5104002087
防雷型电气成套配电箱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5104001629
锡焊电气柜导轨条系统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5101078347
分体结构挤压式电气柜导轨条系统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5101075870
太阳能电池板回收设备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610181139X
一种门禁控制装置及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6102371221
锂电池等压注液装置及其注液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7110627111
一种装保护套入电池外壳用工装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7110104212
一种电池极片空箔区加热装置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811310162X

我要找专利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专利类型

登录成功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