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细软旗下技术转移平台

我的成果我的需求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400-700-0065

科技 | 历时7年!我国科研团队破解百年未解之谜

2024-03-12865来源:科技日报

3月8日,国际权威期刊《科学》刊发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童红宁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该成果破译了国际关注近百年的水稻种质资源复粒稻形成的遗传密码,揭示了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调控水稻穗粒数的奥秘,为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路径。

  3月8日,国际权威期刊《科学》刊发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童红宁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该成果破译了国际关注近百年的水稻种质资源复粒稻形成的遗传密码,揭示了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调控水稻穗粒数的奥秘,为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路径。

  


  复粒稻。图片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复粒稻是一种具有多粒簇生(聚集成团或成堆生长)特点的水稻种质资源。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复粒稻形成的遗传机制始终是未解之谜。

  据论文通讯作者童红宁介绍,研究团队历时7年,创制了1万份(约16万个单株)复粒稻诱变株系,最终筛选出2份不簇生的突变体株系,从而定位到发生突变的基因。通过进一步解析,研究首次发现,油菜素甾醇可以通过调控水稻穗二级分枝调控穗粒数。

  田间试验显示,跟不簇生的对照比起来,该研究所采用的一份复粒稻的二级枝梗多了35.2%,这让每穗的谷粒数增加了28.2%。这一发现打破了水稻穗粒数和粒重之间“你多我就少”的关系,为水稻新品种改良、实现产量突破提供可能。

  “这项研究发现油菜素甾醇含量控制着复粒稻穗粒数的某些特定性状,也说明从种质资源中挖掘基因资源是突破当前作物产量瓶颈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院士林鸿宣表示。

  科技发展靠创新,企业发展亦靠创新。中细软集团为创新保驾护航,服务项目多达3000余种,包括商标、专利、版权的确权和交易服务、知识产权评估服务、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设计开发服务、高新认定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等。如果您有知识产权方面的需求,欢迎咨询我们。

  来源:科技日报


声明:本网站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 推荐专利

一种茶叶加工用清洗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24210797175
用于配电的卡接式PLC模块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5104002087
防雷型电气成套配电箱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5104001629
锡焊电气柜导轨条系统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5101078347
分体结构挤压式电气柜导轨条系统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5101075870
太阳能电池板回收设备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610181139X
一种门禁控制装置及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6102371221
锂电池等压注液装置及其注液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7110627111
一种装保护套入电池外壳用工装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7110104212
一种电池极片空箔区加热装置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811310162X

我要找专利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专利类型

登录成功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