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植入一片牵着柔软细丝的小小薄膜,绑住双手的猴子就能仅用“意念”控制机械臂,抓住“草莓”。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北脑二号”,填补了国内高性能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空白,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猕猴对二维运动光标的灵巧脑控。
这是一片晶圆,上面整齐排布有两列共计数十个电极。新华社记者张漫子 摄
脑机接口,大脑与外界设备沟通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新一代人机交互与人机混合智能的前沿技术。“简言之,就是捕捉大脑电信号的微妙变化,解码大脑意图,实现‘意念’控制‘动作’,不动手也能隔空操控机器。”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罗敏敏说。
“北脑二号”亮相2024中关村论坛。(受访者供图)
脑机接口的性能,核心在于脑电信号捕捉的清晰度、转化的精准度。前者靠电极,后者靠算法。
“北脑二号”的高性能,归功于我国自研的3个核心组件:高通量柔性微丝电极、千通道高速神经电信号采集设备两个硬件,以及基于前馈控制策略的生成式神经解码算法。
电极,相当于一个“传感器”。植入脑内,“读取”脑电信号,其性能决定着捕捉脑信号的数量与质量。
据相关负责人李园介绍,“北脑二号”采用的柔性材料生物相容性高、无细胞毒性,能在电极丝上做出大量触点,通道数高,信号捕捉能力强。
近距离观察,这个电极又小又薄,牵出的电极丝直径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丝上布满大量触点,需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这一设计能极大降低对脑组织的损害,延长捕捉脑电信号的时间。
“它的有效通道数、长期稳定性,均达国际领先水平。不同于硬质电极,柔性微丝电极植入猕猴脑内一年后,仍能精确采集到脑电信号。”李园说。
算法,相当于一个“翻译官”,把大脑意图精准解析出来。“北脑二号”应用的算法是国内自研,能在大脑皮层神经活动与运动参数之间建立精确映射。
“脑机接口比拼的是安全、稳定、有效,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罗敏敏说,脑机接口链路长,涉及电极、芯片、算法、软件、材料等多环节,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
目前,国内外都在围绕脑机接口技术进行争夺。中证报报道,我国已经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与应用层的脑机接口全产业链,并在医疗、教育、工业、娱乐等领域应用落地。
从专利来看,2013年以来,国内脑机接口相关专利数量持续增长,且申请量增速明显加快;截止到2023年8月我国脑机接口行业专利申请量达到了1310件。
科技发展靠创新,企业发展亦靠创新。中细软集团为创新保驾护航,服务项目多达3000余种,包括商标、专利、版权的确权和交易服务、知识产权评估服务、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设计开发服务、高新认定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等。如果您有知识产权方面的需求,欢迎咨询我们。
来源:新华视点(有删改)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专利类型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